-
00:52
張恨水:“通俗文學大師”第一人丨那年今日
1895年5月18日,張恨水在江西廣信出生,本名芳松,字心遠,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、報人。他自幼酷愛文學,17歲時因父親突然亡故無法再繼續學業,只能將心中的苦悶宣泄于紙筆,就此開始以“恨水”為筆名投稿。1924年,張恨水以九十萬言的章回小說《春明外史》一舉成名,之后的長篇小說《金粉世家》、《啼笑因緣》將其聲望推到更高。他的作品上承章回小說,下啟通俗小說,雅俗共賞,成功對舊章回小說進行革新,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。 -
瑣憶傅璇琮先生
傅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還不是他的刻苦和高產,而是他自覺地擔當起引領學術、組織團隊、獎掖后進的責任,成為事實上的學術界領袖,他在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相當多的時間,而這一特點在他晚年日益突出。 -
李建華:吃飽了,我就哼哼兩聲丨逝者
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 -
徐子榮與《我的前半生》的成書
據徐清漳回憶,溥儀穿著一雙普通球鞋,風塵仆仆地趕回來,面對徐子榮無拘無束,談笑風生。 -
Ella陳嘉樺:做什么像什么
“《美麗新世界》這首歌開頭就是‘應該學習嬰兒,再寬容一點,哭過就忘了’,這句話多有智慧!孩子是最純凈的靈魂,要學習他們。很多事情可以哭、可以宣泄,過了就好了,繼續往前,我們的路還很長” 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 -
安東尼·葛姆雷:六噸金屬球懸掛在天花板下
“我們皆為塵土。所有我們有知的一切,都來源于我們腳下,無論是人的肉身,還是植物的軀干。一旦我們喪失了跟土地的聯系,我們就會喪失我們最大的優勢。這就是為什么我如此關注中國的崛起,以及它所對應的大自然。我認為整個亞洲都在提醒我們重新連接和依賴土地” -
塞壬: “打工文學”不只有苦難
作家塞壬“只要有空就會進工廠做工”,她不認同苦難書寫,也不是要發揚有三十多年歷史的“打工文學”,她只想記錄打工人的本色生活,“想讓它成為我的日常,這將是我觀看世界的方式” 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 -
萬瑪才旦:故事還沒講完
-
嶺南詞宗詹安泰的歷史定位
夏承燾、唐圭璋題詞,以吟蹤憶述,寄托哀思,頗有今昔之嘆。其中,南中國士,一時無雙,就是對其歷史地位所作的論定。 -
萬瑪才旦往生:死亡是什么顏色?
在萬瑪才旦的引領下,“藏地新浪潮”為中國影迷津津樂道?!缃?,他在地平線上猝然隕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