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三位科學家獲得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丨滾動
-
“陪拍”爆紅,出租自己的工具人生意也火了
-
01:36
代長胖、代健身、代趕高鐵……這些賺錢的路子你能看懂嗎
從前只知代購、代跑腿,但現在的年輕人,已經連吃火鍋、去健身都不用“事必躬親”了。那么,這是“懶人福音”還是消費升級?你對“代經濟”怎么看? 你還有什么腦洞大開的點子?歡迎留言給我們。 -
01:48
“助農”靠假貨,走紅靠演技?野生MCN怎么成了“涼山制造”
造假網紅賬號不僅收割流量,背后還有一條制假、售假灰色產業鏈。 -
02:1
不在景區“人擠人”,批發市場成假期新選寶地?
在舊印象中,不少人會將批發市場與“便宜沒好貨”聯系在一起,或是給批發市場打上“老土”、“過時”的標簽。而如今,一眾原本熱衷于名牌、潮牌的年輕人,卻回過頭來,涌向了批發市場。 -
01:42
男子被120公斤杠鈴砸死,健身房內發生的意外誰來買單?
無論收不收費,健身房有義務保證場地使用安全,提供指導和監督。 -
多勞多得:45年前,五元錢的“清遠經驗”
“清遠經驗”是改革開放之初,清遠擴大企業自主權,調動工人積極性的一次嘗試,并開創廣東國企改革先河。45年來,提倡“敢為人先”的“清遠經驗”不斷在各個歷史時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。 -
專題
一身都是月 | 中秋國慶“悅”讀專題
-
01:45
名字最有梗的小城,憑什么又翻紅了?
蚌埠,怎么又被天降流量砸中了?近日蚌埠市發布的文旅“半年報”顯示,1-6月,蚌埠市游客接待量2653.47萬人次,遠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。蚌埠到底有什么“制勝法寶”? -
01:41
掰掰告別獅子林橋后,天津還有哪些快樂?
天津大爺們的花樣跳水,帶著這座城市的文旅又火了一把。雖然跳水大爺回家了,但盤頭大姨、只吃油酥燒餅的紅嘴鷗等天津“特產”輪番亮相,給了許多外地朋友不少“津”的震撼。天津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驚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