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指定居所監視居住,不能走樣變形丨法眼
-
爛尾樓“貸中貸”迷局:一場股權大戰牽出“瑕疵案”
王堅拒絕就其與胡緒峰的借款情況、股權糾紛及筆跡鑒定等事實部分進行說明,他反問:“當初他真的有錢有能力搞這么大的項目嗎?” 最高法判決中對2012年1月10日簽訂《股東轉讓出資協議》的認定為,屬以變更股權持有人的方式進行質押擔保,因非各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而不產生股權轉讓效力。糾紛案中各方對此各有理解和表述。 僅從處理結果出發,西安市市場監管局既沒有支持胡緒峰的變更登記申請,也沒有支持李彬、王堅一方的申請。 -
網暴可能涉及哪五種罪名?組織“水軍”從重處罰
和網絡暴力相關的罪名有誹謗罪、侮辱罪、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、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、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。 近年來,涉及侮辱、誹謗刑事案件數量明顯增長,但有罪判決比例很低。2022年,全國法院審結的587件誹謗刑事案件中,不予受理的有271件,占46%,作出判決的只有79件,占比不足14%,其中有罪判決只有43人。 -
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,國務院制定了一部法規
當前未成年網民已經有1.91億,未成年人觸網率達到96.8%,呈現出大群體、低齡化的特點。 雖然多級政府部門已有相關要求,但不少社交App設置的“青少年模式”適用年齡門檻形同虛設。 -
當“無袍法官”有了“專門知識”
環資案件有別于一般案件,“影響環境的,大多時候是一種‘物’,物是不會說話的,而且涉及專業性難題”。如果法官自己去查資料,限于知識結構,要么消耗時間,要么不準確,不具權威性。 專家證人、司法鑒定制度,都是服務于爭訟雙方的,各方出具的鑒定報告一般也都是對自己有利,請來的專家證人往往也是對自己有利?!斑@時候,有專業知識的陪審員站在中立的立場上來判斷控辯雙方的意見,就有必要”。 -
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龔建華一審被判有期徒刑15年
-
被“指居”者離世:公安稱其余同案人員“不應當追究刑責”
盡管暴欽瑞在石家莊裕華區有房,但仍被安排到異地新樂市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。 與暴欽瑞同一天被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,還有8人——暴欽瑞的父親暴繼業、哥哥暴韶瑞、叔叔暴記忠和暴紀濤、表弟暴卓瑞,以及3名同村村民。 -
刑事二審開庭難有望緩解:“兩高兩部”?專項促改
截至2023年8月31日,河南、陜西、湖南法院刑事案件二審開庭率同比提高超過75%,福建、重慶、黑龍江法院同比提高超過50%。 在刑事案件改判發回重審率(簡稱“改發率”)偏低的情況下,二審開庭的實質效果如何,仍有待觀察。按照最高法發布的數據,2023年上半年,全國法院刑事一審裁判改發率為1.65%,同比下降0.22個百分點。 -
“反詐宣傳服務令”:“現身說法”的緩刑人員社區矯正
之所以特別為涉“詐”人員制定宣傳服務要求也與此類案件的特征有關,受案比例高、社會關注度高。 過去一年,各地區各部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舉措,狠抓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,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46.4萬起。 -
外嫁女“兩頭空”求解:自治與法治,邊界如何劃定?
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,是平等保護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。 然而,長期以來,對成員身份的認定一直缺乏明確、統一的標準。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、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和權利,但沒有規定對它的具體定義、形式,如何成立、運作、參與經濟活動。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起草工作最初由農業農村部負責,后來為加快立法進程,由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牽頭、在農業農村部工作基礎上組織起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