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約車飽和與否應讓司機自行判斷,暫停營運牌照發放不可取
對于網約車行業是否“飽和”、是否內卷到需要離開或者放棄進入,司機個體會根據自身的收入預期、生活所需、技能與行業匹配度,乃至該職業除收入之外的其他隱形收益來做出選擇。
由于網約車行業是一個進出自由度高、公開競爭的行業,各地政府應更多尊重其市場自發調節功能,以及對于穩就業、保民生的重要社會價值,減少過度干預。網約車行業既是靈活就業的托底,也是社會穩定的托底。
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運輸證核發業務,是用某個部門的判斷替代市場選擇,不僅會對市場資源自主配置造成影響,也與國家有關保障社會穩定、推動數字經濟發展、帶來更多就業增量的指示精神背道而馳。
責任編輯:陳斌
隨著經濟社會全面復蘇,網約車也終于迎來“小陽春”。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3年第一季度,全國網約車訂單數一直處于上漲狀態,前三月環比分別上漲14.1%、13.30%、9.70%;3月網約車行業的訂單量為7.16億單,同比增長32.8%。
居民便捷出行需求增加,讓更多人看到網約車行業帶來的就業機會。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,截至2023年3月31日,全國共有307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,同比增加40家;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522.9萬本、車輛運輸證225.0萬本,同比分別增加115.6萬本、61.6萬本。這意味著過去一年,超過百萬的持證網約車司機涌入這個賽道。
就此,某些關于網約車發展的不同聲音出現,比如網約車行業正走向“飽和”,網約車司機內卷、收入下降等,一些地方也開始采取行政調控手段。5月5日,三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通告,決定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運輸證核發業務。此外,近一個月內,濟南、溫州、東莞、遂寧等地也紛紛發布
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
校對:胡曉
歡迎分享、點贊與留言。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,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,否則即為侵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