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毅:《西游記》世界性的跨文化傳播
對于“中國故事”的跨文化改編由來已久,形式多樣?!段饔斡洝纺副居兄鴿夂竦闹袊幕瘍群?,數百年來持續被世界各國譯介改編?;谡Z言和文化差異,這些對《西游記》的改編各有側重,可謂借“西游”之酒杯,澆自身之塊壘。
14世紀末,《西游記平話》(《西游記》小說的前身之一)首先傳入朝鮮半島,再流傳至同樣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本、越南等地,并在此后受到西方世界關注。如今,《西游記》被翻譯成英、法、德、俄等十多種文字,翻譯版本達六十多個,成為最熱門的中國典籍之一。
隨著時世的流變和信息傳播媒介的進步,《西游記》更是不受限于原著小說翻譯,逐漸衍生出大量具有異域特色的改編作品,其改編介質橫跨漫畫、電影、電視劇、游戲等諸多領域,構建出更為宏大的“西游宇宙”,“西游”IP也一步步躍升為享譽全球的“中國符號”。
沿著《西游記》改編之路往深探索,可以管窺各色文化主體對中國文化的想象?!段饔斡洝吩诒桓木幍倪^程中,故事本質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,這也是不同文化主體對“西游話語”的再編碼過程,既體現時代與民族特征,也便于相應文化的受眾理解。風格各異的書寫與解讀,不僅延續了西游文化的魅力,擴大了“中國符號”的影響力,也在東西方其他國家締造出所在國大眾文化的新符號。
《西游記》的這種新符號和中國的原型符號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性,甚至可能對中國《西游記》母本故事產生一些消解作用。比如在《西游記》海外改編中,日本從它特殊的文化視角出發,對唐僧的外形塑造一直有“女性化”的傾向。從1959年的電影《孫悟空》開始,日本就常常起用女演員來扮演唐僧。此外,在沙僧外形的塑造上,日本影視導演對這個角色一直有著本土“河童化”的變異;又如,澳大利亞翻拍《西游記》,就把孫悟空塑造成一個中世紀騎士形象,把這位西游主角改造成西方中世紀騎士文化的東方翻版。從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,中國文化因子到達東西方不同國家后,其中的文化“變異”,與文化“遺傳”并存。
從上述“西游文化”成功進入東西方國家之后的流變歷程,我們也可以發現《西游記》在世界范圍內經久不衰的原因。即使國外這些翻拍版本和中國人印象中的西游人物差別較大——畢竟這些作品還是落腳于中國的文化傳統,包含著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的特殊想象——也反映出不同文化主體對中國這個“他者”文化的另類觀看視角,更顯現出《西游記》所具有的世界性的文化兼容性。所以,東西方各國和中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性,絕對不是文化觀念的二元對立。
“西游故事”不僅包含著千奇百怪的神魔內容,而且包含著中國特有的東方俠義精神和武打精髓。在西方文化中,一直存在著一種對中國功夫的向往和青睞,這也是《西游記》改編作品能夠持續成功的最主要原因。而“西游英雄”孫悟空修成正果之后被佛祖封為“斗戰勝佛”,恰恰體現了這個角色對中國武術精神的傳承和弘揚。
《西游記》作為中國古代一部充滿異域色彩的神魔小說,作為超級大IP,融合著人類共通情感和中國文化的傳統內涵,發散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耀眼光芒。在展現一個奇幻瑰麗的神魔世界的同時,《西游記》充滿了懲惡揚善的脈脈溫情,具有超現實的虛構性,能夠引起東西方不同文化人群的愉悅和共情,是一個讓東西方不同國家的觀眾都難以忘懷的“中國故事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西游記》作為中華民族神話體系的經典載體,蘊含著獨特的儒釋道三家思想。在數百年的經典化過程中,其中的許多人物形象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符號,閃耀著卓爾不群的中華思想光輝。同時,針對近年來東西方國家對《西游記》的異域化改編,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識。從民族話語構建自覺的角度出發,不要人云亦云,不要被好萊塢式的西方模式帶偏,更不能誤認“中國故事”的現代性想象就是把中國的神魔演化為西方的魔幻。如果僅僅從這種簡單的文化傳播的角度看《西游記》在世界范圍內的跨文化傳播,我們就會逐步喪失對《西游記》經典文本的解構話語權,丟失其內在的核心文化價值。由此,我們對“西游”的文化研究必須穩穩把握傳統,同時精騖八極,創造性地重新編碼中國文化,強化《西游記》所蘊含的“中國符號”和“中國價值”。
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,《西游記》的繼續開發和闡釋價值是無限的。我們應該把它作為一種文化產業來進行工業化的擴展。在信息化時代,《西游記》其實和“魔幻”“古典”“神話”“文學”等“符號”息息相關,從符號傳播學角度深入研討“西游文化”,勢必帶來更大的文化產業價值和傳播價值。
86版電視劇《西游記》播出后,盛況空前,萬人空巷,創造了當時89.4%的收視率,還使得六小齡童成為今天中國人心目中的孫悟空美猴王的定式形象。
無論是《西游記》小說原著,還是電視劇、電影、網絡游戲形態的改編,在中國消費者心中都是一種永恒的文化符號和文化記憶,屬于那種流淌在民族文化血液里的“集體無意識”。只要提到《西游記》中的名字或稱謂,我們每個人都會調動自身經驗本能地進行文化編碼,還會孕育出更豐富的信息和寓意。在這種集體性文化符號籠罩下生成的個體意識,更會展現一個國家深層文化狂歡性的爆發——通過這種集體性的話題文化現象,讓我們受到壓抑的本我世界得到迅速的釋放和升華。
跨文化傳播會遇到種種挑戰,是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難題。但作為“西游英雄”符號的孫悟空、西方人眼中的“Monkey King”,以及承載這個形象的文學母本“Journey to the West”,隨著時光的推移,日益與美國的漫威形象、日本的動漫形象一起,變成跨越民族、文化、地區和社會意識形態的通俗而又親切的世界性溝通媒介,受到全球范圍內不同國家、不同文化、不同種族和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和讀者的熱烈歡迎。
網絡編輯:kuangy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