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“西游”世界,在傳承中迸發創新力量
(夢幻事業部美術部高級總監洪宇/插畫)
流行與經典,總在相互成就的輪回之中——流行或許曇花一現,而經典傳世之作通常立于潮流之巔,得以流傳千秋。
《西游記》正是其中的翹楚,它把紛繁復雜的神話、宗教與歷史等疊加成一個宇宙,所呈現的沖擊力與想象力紛至沓來。以《西游記》為藍本所發展出的“西游宇宙”令人嘆為觀止,在多元藝術作品和藝術形式的交相輝映下,不斷呈現出更為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,世代相傳,滲透在中國人的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之中。
不管是畫師、作曲家、作家、演員還是游戲匠人,每個人心中都有“西游”二字。他們與西游的緣分都是一個切面,共同鍛造出一塊面向未來與世界的文化瑰寶。
經典之“傳”
提起西游經典作品,繞不開重播了三千多次的86版電視劇《西游記》。在這部電視劇中,作曲家許鏡清創作了所有樂曲和歌曲,留下《云宮迅音》《敢問路在何方》《女兒情》等膾炙人口的曼妙樂曲。
音樂給人無限遐思,人們用心聆聽,不自覺走進“西游”光怪陸離的世界里。而一套栩栩如生的連環畫,則是無數孩子的啟蒙老師,帶領他們走近“西游”。
中央民族大學國畫系副教授付愛民還記得,自己剛學畫時接觸的第一個形象就是孫悟空。這種發自內心的原動力,在多年后驅動他接下河北美術出版社的創作任務,花了近六年時間實現了與前后三代畫家的“跨時空”接力,完成了這部經典畫作的最后一棒。
讓人們走近“西游”的,還有《西游記》本身。知名作家、學者李天飛曾作為中華書局文學室的編輯,參考一千多種文獻,為《西游記》做校注,得到業內交口贊譽。無論是何種表現形式,《西游記》的內核樂趣始終是大眾化的,永遠呈現普適性的吸引力,這也是其成為永不枯竭、取之不盡的寶藏之地的秘訣所在。
千人千“變”
從自由不羈的“美猴王”,到大鬧天宮的“齊天大圣”,再到取得真經的“斗戰勝佛”,家喻戶曉的孫悟空似乎永遠自帶主角光環。和許多人一樣,夢幻事業部總經理吳偉聰深深被孫悟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,孫悟空那種進步躍遷、修心煉性的昂揚姿態,以及冒險精神和不妥協的人生態度,激勵他向著更大、更完整的夢幻世界奮進。
相比之下,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竺洪波則更欣賞禪心堅定又帶些“話癆”特色的唐僧。唐僧追求真理,雖九死而不悔,這種意志潛移默化地加深了這名高校教師的教書育人責任感。
演員麥長青曾與沙僧有著深厚聯結,塑造了TVB 96版《西游記》中的沙僧一角。劇中的沙僧不只是個打碎了琉璃盞而被貶入凡間的“和事佬”,也有著單純、直接的小孩心性。麥長青對表演藝術的鉆研和韌性,為這個角色增色不少。
中國作協副主席、作家李敬澤評價,《西游記》是一部“古典小說中少有的、帶著成長小說意義和味道的作品”。許多人從對《西游記》人物原型的觀察中,或多或少地去辨認自己、領會自己。取經之路像一種隱喻,構成了每個人對于自己人生境遇的一種解釋。
同樣地,在帆書App(原“樊登讀書App”)講書人李蕾眼中,《西游記》的關鍵詞在于“游”——每個在現實中掙扎的人,都希望存在一個平行世界,大圣有大圣的精彩,小妖有小妖的生活。唯有盡情地奔跑跳躍,才能活出此生的精彩。
網易游戲市場副總裁吳鑫鑫發現,在游戲中,越來越多人于龐大而立體化的社交體系上建立情感聯結?!秹艋梦饔巍返拿總€玩家都能選好自身定位,在此扎根,在此成長。他們是“夢幻”世界的“創作者”,創出自己的“多變”人生,也攜手闖出《夢幻西游》的“取經”之路。
夢幻造“新”
《西游記》所蘊含的驚人想象力,構筑出獨一無二的時空與人的世界觀。對河北大學教授韓田鹿而言,《西游記》最大的貢獻是為中國人構建出一個完整而貫通的世界,這個世界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文學的范疇。
國家一級作家梅毅的考量同樣深遠:西游IP是中國的,更是世界的。編碼中國文化,強化《西游記》所蘊含的“中國符號”和“中國價值”才能讓這部經典之作走向更遠。
恢弘無比的世界觀,在被比作“第九藝術”的游戲產業中得到進一步的擴張。作為《夢幻西游》最早的玩家之一,鄧佳豪(網名:智能路障)熱衷于收集整理游戲產品開發和運營中的各種歷史趣事。在《夢幻西游》中,飽滿的人物成長性更是游戲長青的奧秘,在“西游”之外續寫“西游”。
網易高級副總裁林云楓始終將目光聚焦于“我”,讓玩家成為游戲的主角和主策劃,是《夢幻西游》一直不變的追求。游戲的形式在不斷進化,玩法內容也在推陳出新,極高的自由度、極強的互動性吸引著人們來到這里,重新“創作”并“演繹”著現代人取經的故事。
繼承傳統的最好方式是創新,在每個人的努力下,“西游”的傳承之路走進了一個新階段,也正走向一個更寬廣的未來。以熱愛致敬經典,讓難走的路也變成了通天大道。
網絡編輯:kuangyx